上海知青上山下乡贵州六枝纪实(金林 )
上海知青上山下乡贵州六枝纪实
作者:金林
知青上山下乡这一页,历时半个世纪,即将被时光无情地翻过去。
这是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由于“文化大革命”导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涉及全国,深入每家每户。
就上海知青下乡情况资料显示,上海市1968~197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总数为1112952人,其中插队人数513671人,兵团、农林场人数599281人。
1112952名上海知青分配明细:
黑龙江 总数165186人中,插队27046人,兵团、农林场138140人;
安徽 总数149421人中,插队137374人,兵团、农林场12047人;
江西 总数118805人中,插队106856人,兵团、农林场11949人;
云南 总数55944人中,插队10065人,兵团、农林场45879人;
江苏 总数52100人中,插队52100人;
浙江 总数32098人中,插队32098人;
吉林 总数23815人中,插队23815人;
贵州 总数10492人中,插队10492人;
内蒙古 总数7963人中,插队1068人,兵团、农林场6335人;
辽宁 总数594人中,插队594人。
[以上数据资料选自《上海百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谢敏干编)]
下乡贵州农村10492名上海知青的分配去向至贵州的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地区、铜仁地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及28个县。具体分配到遵义县1279人、桐梓县622人、正安县270人、绥阳县579人、湄潭县477人、余庆县130人、铜仁市301人、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326人、岑巩县441人、三穗县232人、天柱县479人、台江县196人、福泉市149人、麻江县213人、丹寨县201人、三都水族自治县6人、荔波县257人、独山县503人、平塘县192人、罗甸县419人、长顺县255人、惠水县505人、龙里县259人、贵定县506人、修文县447人、紫云苗族布衣族自治县369人、关岭布衣族苗族自治县304人、六枝特区(原郎岱县348人),总计10265人与上研会数字不同,相差228人。
《 上海知青上山下乡贵州六枝纪实》美篇,是作者两年前参与“上海知青在贵州老照片画册“,在收集、制作过程中,根据原下乡贵州六枝(原郎岱县)上海知青朋友提供的“老照片”资料,扩展至当年下乡贵州省郎岱县348名上海知青下乡、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历史纪实故事。
美篇分如下四个阶段描写:
一,知青离开上海,奔赴贵州农村插队落户。
二,知青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三,知青报名参加“湘黔铁路大会战”,响应地方政府招工或招生政策,就业、进校读书,为开辟知青新生活打下基础。
四,知青进入各行各业工作后,思想、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工作上埋头实干,被当地群众认为“上海知青是好样的”,知青中优秀人员被地方(企业)启用到领导岗位任职。
1969年4月8日,上海市长宁区652名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在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安排下,从上海的彭浦车站集体乘上列车离开上海,奔赴下乡插队落户的目的地——贵州。
沿途经过浙江、江西、湖南、广西,历时三天三夜,于11日凌晨到达贵州。同行的652名知青中,有304名上海知青在贵州的安顺车站下了车,他(她)们将从安顺换乘大卡车开往贵州的关岭县插队落户。剩下的348名上海知青我们,继续乘坐列车西行,再经过三个小时路程以后,到达目的地——贵州六枝,即郎岱县。
4月11日上午,348名上海知青到达六枝后,受到了郎岱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的群众欢迎队伍的热烈欢迎,鞭炮声声、锣鼓喧天,让一路过来曾感前途迷茫、且饱受三天两夜颠簸疲劳的三百多上海知青,一下子似乎振奋了精神,从这些孩子们的眼里视乎看到了希望,见到了阳光,这里有城市房屋建筑,这里有汽车、有马路,这里有工厂,这里还有好多的人,虽然也见到了远处的山脉。这里的地点名为六枝——平寨。
毕竟,这些上海知青的年龄都还小,68届初中毕业生年龄最小的仅16岁(1953年出生的),年龄最大的为66届高中毕业生,年龄也仅22岁。关键的是,这群孩子是从上海这座大城市中来的,又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兄弟姐妹和亲人。他(她)们将在贫穷落后的贵州农村,和同学抱团生活,和贫下中农一起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可以这么说,谁也不知道今后是什么样子------
知青中,有亲兄妹,有亲姐弟,有亲兄弟,有男女双胞胎,也有被说成的“青梅竹马”,发小,邻居。
“热烈欢迎毛主席派来的上海小客人!”“热烈欢迎毛主席派来的上海大学生!”“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嘈杂、响亮的欢迎口号声,掩盖了这群孩子们内心的凌乱和无奈!
郎岱县政府将三百多上海知青接到离车站不远的一家平寨饭店下榻,至第二天午餐过后,整理一下各自的行李,根据在上海学校里就落实的下乡公社、大队及生产队地址,分别被安排上解放牌大卡车,沿着沙土公路浩浩荡荡、风尘仆仆一路向山里驶去。
在大卡车上沿途颠簸约两三个小时,被送到各自的区或公社,被安排吃了早夜饭,由各大队或生产队来人,连行李带人徒步赶走崎岖山路,到达生产队天色已晚。那时候沿途视觉中的山路,并非现在的“青山绿水”的概念,却大有《西游记》中那诡异山峦的恐怖。
来到贵州农村住上的第一夜,每个人各自做着各自的梦,也有些根本就没法睡着,苦苦熬了一夜。个别的,已经神经错乱,导致没几天就被送回上海。
还是这句话,这些当中还有好些都是孩子,十六七、八岁没有出过远门“强行断奶”的孩子。
来到郎岱县插队落户的348名上海知青,分别安排至所属的四个区。其中,落别区(二区)56名;中寨区(四区)137名;新场区(六区)108名;堕却区(八区)47名,共计安置在75个生产小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借此,我们来认识一下贵州的郎岱县:贵州是祖国西南高原地区,与云南称云贵高原,海拔约在两三千米。贵州的郎岱县, 郎岱因牂牁江的狼山(即老王山)和城中的岱山而得名。郎岱古镇,周至春秋战国属牂牁国,秦至西汉属夜郎国,唐朝前期郎岱为卢鹿部,宋庆历元年起属罗氏鬼国,元时郎岱属达鲁花赤,明清时为郎岱厅,民国时改为郎岱县。
郎岱,在六枝境内,原属于安顺专区管辖。1965年11月29日,在六枝境内设六枝矿区人民委员会(即,六枝矿务局),受煤炭工业部和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双重领导,六枝县仍属安顺专区。
1966年2月22日,矿区改为特区,同时六枝县复名郎岱县。
1970年12月2日,原六枝特区与郎岱县合并为六枝特区,归六盘水地区领导,行使县一级职权。
1978年12月18日,六盘水地区改为六盘水市后,六枝特区归六盘水市领导。(名为六盘水,即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后都列为特区。)
六枝特区,东临本省的普定、镇宁两县,西接普安、晴隆、水城三县,南临关岭县,背靠织金、纳雍县,总面积1792平方公里。至2016年底辖19个镇(14个乡、5个镇,其中民族乡9个)220行政区,25个社区。长住人口49.46万,镇内居住汉族、苗族、布依族、仡佬族、彝族等32个民族。
1969年的贵州农村还是相当落后的,“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身无三分银”这是民间当时对贵州的写照。说也不奇怪,当时整个中国也不景气,社会主义初阶阶段,“三年自然灾害”刚刚喘过气来,又遇上了“文化大革命”。
来到六枝的348名上海知青,全部插队落户,每个人的上海城市户口被迁到贵州农村,住干打磊茅草房或牛粪糊的竹篱笆房,与村民同工同酬,出劳力,拿工分。
下乡第一年由国家付给知青每人每月生活费8~10元,定粮40斤。第二年起,按第一年出工所得工分,和村民一样按工分分配粮食。当时的工分值都很低,一个工多在一毛几分钱,一年分得两三百斤粮,多造成第二年知青口粮不够吃,一是向公社申请救济粮,二是有条件的请上海的家人寄钱粮(钱和粮票)。各生产队情况也不尽相同,下乡二区、四区的地域环境比较好些,田多地少,稻谷多,交通稍加方便,相对富裕些。而六区、八区高寒地区,地多田少,收成低,交通闭塞,农民生活比较艰苦,相对也影响了这部分知青的生活。甚者,有粮食不够吃,将麦子推磨成粉,麦麸也舍不得丢弃,或以土豆、包谷等杂粮充饥。
第二年以后,在当地政府的关心下,上海知青们的生机出现了新的希望。有近百名知青报名参加了“湘黔铁路大会战”,四五十名知青应六枝矿务局招工到煤矿参加工作,有知青在地方文教卫生系统当上了人民教师或医生,该进修的进修,该上大学的上大学,至1972年湘黔铁路大会战转战回来,大多数上海知青也都到煤矿或地方有关部门参加了工作。至此,来到贵州六枝的这群上海知青,算是有了出头之日,生活有了保障。
到贵州六枝的上海知青,农村锻炼两年以后,基本上都被当地政府安排了工作。具体安排的行业有:六枝矿务局 ,特区地方政府 ,文教卫生,商贸系统等。
知青中,部分人得到了学业或岗位进修,获得了中师、大专及以上学历。有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专研,在同行业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了表扬或表彰。有在企事业单位中,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入了党,工作上埋头苦干,提了干。
岁月磋砣,知青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实践的磨练,各施其能,各展其才,在各自工作岗位,建功立业,为下乡的这块土地——贵州六枝,奉献了青春。直至到60岁退休年龄,退了休,按政策绝大部分知青回到了上海安享晚年。其中,有部分知青在这期间已经调离六枝,调离贵州,到相关的省市工作,安家立业。
本美篇得到了知青朋友们的热情支持,感谢以下人员提供了老照片或有关资料:
王祖浩、王克兰、胡迪衡、宋良旻、任 惇、张荷辛、朱琪昌、黄家俊、苏孝平、董瑞统、宋庭鸿、徐志华、张 耕、高闺芳、刘桂红、顾美娣、华丽芬、俞 芬、何学坤、林渝华、易美琳、张 卫、俞素琴、杨富荣、殷小虎、胡同鹤、张 晴、张彩霞、郑雅美、吴为忠。
感谢罗晓华同志为老照片扫描工作的辛勤付出!(罗晓华同志曾下乡贵州省独山县上海知青)
一,知青离开上海,奔赴贵州农村插队落户
原上海市长华中学六八届应届毕业生,下乡贵州省、郎岱县、黑塘公社、沙地大队、水头寨生产队王祖浩等四位同学离开上海时,在上海迎新照相馆的合影。照片由王祖浩同学保存并提供。
前排左起:吴为忠、朱兆铭
后排左起:王祖浩、朱国祥
情况介绍:
吴为忠(本文作者,网名“金林”),参加“湘黔铁路大会战”、在六枝矿务局凉水井煤矿工作,中共党员,在矿安检、组织、公安、团委、党办、纪委、福利公司、运销等多部门任职或担任领导职务。妻子刘佩文,上海知青,原下乡堕却区箐口公社林场,70年参加地方学校教师工作(堕却区中和六枝特区二中),后调入六枝矿务局凉水井矿子弟学校,为初中英语一级教师。
朱兆铭,在六枝矿务局地宗煤矿、六枝矿务局医院工作。妻子丁明莲,六枝矿区医院小儿科护士长。
王祖浩,在六枝矿务局地宗煤矿、上海汽车总公司汽车拖拉机齿轮厂工作。爱人陈榴芬,下乡落别区纳骂公社板照大队,在六枝 、上海 工作。
朱国祥,下乡沙地大队水头寨生产队,在六枝矿务局地宗煤矿工作。妻子 地宗矿 工作。
下乡贵州省、郎岱县、新场区、黑塘公社、松坝大队、茅草破小队的上海女知青张荷辛女士保存的当年下乡去六枝的《集体乘车证》,编号0120522。乘车时间1969年4月8日。
张荷辛,上海 中学,下乡后于 年去 商校读书,年被抽调在六枝公交公司工作。爱人罗荣发,上海长华中学68届初中,下乡贵州郎岱黑塘公社上海知青,在六枝矿务局地宗煤矿工作。
下乡贵州省、郎岱县、落别区、折溪公社、郭家院大队、一生产队的上海女知青徐志华,上海和平中学68届高中,1969年离开上海时在上海家门口石库门的留影。当时手握毛主席语录本,腰系“武装带”红卫兵小将的姿态,“一颗红心跟着党,到农村、扎根祖国的边疆农村干一辈子革命!”
徐志华,下乡后报名参加“湘黔铁路大会战”,铁路转战在六枝文化宫工作,有文艺特长,擅长歌舞。
离别上海,徐志华与邻居小姊妹留影。瞧瞧弄堂里周围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在围观拍照。他(她)们,现在也都五六十岁了!
珍贵的“老照片”,记录着那年代的人和事儿。有点“酷”的摆拍,当时的学生也都赶时髦,站着喜欢手插进裤兜里,女生也是,呵呵!(抿嘴笑)
右一:徐志华。
要离开上海了,心灵手巧的徐志华,给自己的出行缝制衣裳,和家人再吃上一顿团圆饭。
踏上远行的列车,向亲人挥别,挥别上海这座美丽的大城市——
手牵着手,依依不舍,列车即将启动——
上海复旦中学68届高中同学胡迪衡(左)和同学董瑞统(右)离开上海前的合影,两位插队落户被安排在六枝的中寨区四方井公社木则大队大树脚生产队。
胡迪衡,中共党员,先后在六枝特区 学校任教、担任六枝特区组织部副部长、特区政法委副书记、六盘水市劳教所所长、贵州省黔东劳教所党委书记、所长、贵州省劳教局管理处处长等职。
董瑞统贵州大学毕业后在六盘水师院任教。
董瑞统和胡迪衡于1969年4月8日离开上海彭浦车站列车上留影。
上海复旦中学六八届高中任 惇与其同学们69年4月8日离开上海时,在上海彭浦车站留影。年轻、稚嫩的面部表情,注视许久,前途渺茫,让人好无助的感觉!
前排左起:吴志刚、吴毅、同学
后排左起:周伟民(同学)任惇、张元恩(同学)、同学。
吴志刚,下乡中寨区四方井公社那早小队,中共党员,贵阳中医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会员、贵州省刑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会未成年法制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
吴 毅,下乡中寨区四方井公社木则大队小寨生产队,渔塘中学任教,1978年调安徽。
任 惇,下乡中寨区四方井公社那早小队。1971 年10 月起分别在六枝特区电子厂筹备组、六枝矿务局洗煤厂调度室等单位工作。
二,知青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下乡在六枝特区新场区、新场公社、新场大队新场坝的上海知青黄家俊和张摇弟1969年下乡时 ,在四区中寨公社附近留影。
郑雅美(前排左一)、郑亦美(后排左二)两姊妹,王佩珍(后排左一)、王佩珠(前排左二)双胞胎都在同一个生产队,中寨区新场公社中寨大队龙滩生产队。
呵呵,前排左一后排左二、后排左一前排左二有点拗口,一个两姊妹,一个双胞胎,看看您能辨别的清不?(捂嘴笑)
下乡六枝特区黑塘公社上海知青在 的合影。左起:赵根炎、 、杨富荣、赵伟民。
赵根炎,上海长华中学68届初中,下乡黑塘公社、沙地大水头寨生产队上海知青,参加“湘黔铁路大会战”、分别在六枝矿务局木岗煤矿、贵阳息烽疗养院工作,任息烽疗养院办公室主任。
某某某
杨富荣,下乡黑塘公社松坝大队茅草破小队,参加过“湘黔铁路大会战”,在六枝矿务局木岗矿、六枝特区商贸局、贵州“亮剑”酒业有限公司上海贵州“亮剑”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卫民,下乡黑塘公社沙地大队水头寨生产队,在六枝矿务局地宗矿参加工作。
下乡在六枝特区新场区、牛场公社、云盘大队、上寨生产队的上海知青顾爱娣,1969年下乡时的留影,曾在中寨区供销社工作。
下乡在六枝特区堕却区、箐口公社、大寨大队、水井生产队的上海知青张 卫,下乡期间,身穿彝族服饰留影,是一名小学教师。
下乡贵州省、郎岱县、堕却区、箐口公社、大寨大队、水井生产队的上海女知青苏小平,下乡期间身穿彝族服饰留影,是一名小学教师。苏孝平与上海知青王家帆结为夫妻。王家帆,下乡六枝特区落别区折溪公社折溪大队大直溜生产队,分别在木岗矿小学、六枝特区教委工作。
1977年,苏孝平(中排左五)在箐口公社大寨小学任教时与师生的合影。
下乡落别区、折溪公社、郭家院大队一生产队的上海女知青徐志华在生产队留影。
徐志华在生产队收割麦子。
下乡贵州省、郎岱县、新场区、黑塘公社、兴隆大队、小田坝生产队的上海女知青刘桂红,在生产队包谷地里留影。参加“湘黔铁路大会战”,六枝特区 小学教师。
下乡贵州省、郎岱县、新场区、黑塘公社、沙地大队、岩头寨生产队的上海知青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期间获“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是三位在田间学毛选拍照留影。
左起:朱兆铭、王祖浩、吴为忠。
这是知青吴为忠保存至今的得奖《毛主席语录》精装本。
俞素勤(左)和刘桂红在“湘黔铁路大会战”工地留影。
1972年9月份,收好包谷后,六枝教育局下乡的干部和老师与全校老师在四角包苗寨合影(高闺芳提供)
下乡贵州省、郎岱县、中寨区四名上海女知青于1970年5月于郎岱城留影。
前排左起:陈宏英(毛口公社、半坡塘大队、岩脚寨生产队)、吴淑娟(毛口公社、半坡塘大队、旧院生产队)
后排左起:夏期芳(毛口公社、半坡塘大队、旧院生产队)、顾美娣(毛口公社、半坡塘大队、岩脚寨生产队)
(照片提供:何学坤)
下乡贵州省、郎岱县、中寨区、四方井公社、四方井大队、长地生产队三位上海女知青在生产队居住地留影。
左起:柴毛煖、俞 芬、彭秀华。
下乡贵州省、郎岱县、中寨区、四方井公社、四方井大队、长地生产队的上海女知青俞 芬和彭秀华、柴毛暖、叶慧芬 四人下乡期间的合影。
左起:俞 芬、彭秀华、柴毛暖她们仨在一个生产队,手握《毛主席语录》本,摆着姿势拍照留影。
俞 芬在生产队住宿前留影。
中寨区,毛口公社,半坡塘大队,那帮生产队有10位上海知青,他(她)们是:薛进荣、薛秀玲、陈宝珍、姚子荣、苏坚兰、张 晴、严德兴、王克兰、张华贤、陈扣英。
下列照片四位女知青的合影:
前排左起:王克兰、陈宝珍。
后排左起:薛秀玲、张 晴。
陈宝珍(左一)、王克兰(右二)与村姑在那帮生产队留影。
下乡在六枝特区中寨区、毛口公社、板亭大队、板亭生产队的上海知青在生产队合影留念。
前排左起:张清宜、姚根娣 、费虹林。
后排左起:胡同鹤、朱栗铭、郭桂林。
下乡六枝特区、中寨区、毛口公社、半坡塘大队、岩脚寨生产队的上海知青顾美娣和杜国培 1969年8月在生产队附近山坡上拍照留影。
一张上海国营前哨照相馆印制的知青顾美娣贵州69年8月留影老照片。
1970年5月,韩一品等参加郎岱县“一打三反”留影。(“一打三反”.指:“文化大革命”期间开展的打击现行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的政治运动。)
前排左起:殷晓虎、韩双喜、韩一品
后排左起:周美兰、张春兰、丁玉琴
韩一品,上海68届高中,下乡新场区牛场公社后坝生产队,六枝特区二中教师,六枝特区教育局副局长。
韩双喜,上海68届初中,下乡落别区纳骂公社板照大队,参加“湘黔铁路大会战”,在凉水井矿工作。
殷晓虎,上海68届初中,下乡中寨区毛口公社苗寨生产队,在 工作。
周美兰, 上海68届高中,下乡中寨区四方井公社费噶大队周木寨生产队,在 工作。
张春兰和丁玉兰,上海68届高中,下乡新场区新场公社仑脚大队机多生产队,担任教师工作。
(照片由殷晓虎提供)
下乡六枝特区中寨区、毛口公社、半坡塘大队、旧院生产队上海知青宋依幸在生产队麦地1972年留影。
高闺芳、高闺楠、毛慧芳、叶惠芬1969年7月于郎岱留影。(照片由高闺芳留存并提供)
任惇(左)和浦家治(右)同在四方井公社那早生产队留影。
1970年5月,正值春光明媚之际,下乡黑糖公社几位上海知青相约去了一趟昆明,顺带看望知青姜建华(前排左一)下乡在昆明的妹妹阿四。
前排左起:姜建华、徐文斌。
后排左起:吴文龙、钱耀昌、赵卫民。
朱兆铭、杨富荣、罗荣发在 留影。
1972年,郑雅美、郑亦美、高闺婻仨参加三秋结束,从长寨回来的路上。
郑雅美(左一)、郑亦美(右一)为两姊妹,上海67、68 届初中,在中寨区新场公社中寨大队龙滩生产队,特区平寨小学教师;高闺婻(中),上海68届高中,在中寨区新场公社新场大队一队,特区教师,高闺婻、高闺芳是两姊妹。
郑亦美、郑雅美两姊妹参加三秋劳动回来路上在河沟边洗手。
易美琳和毛口村姑在毛口大河(现为牂牁江)留影。
林渝华在新场生产队留影。
三,上海知青踊跃报名参加”湘黔铁路大会战“
1970年10至1972年5月期间,当时在六枝农村的上海知青中,有96人报名参加了“湘黔铁路大会战”,为郎岱民兵团民兵。会战区域,从贵州的贵定至湖南的怀化。
上海知青参加“湘黔铁路大会战”中流传着好多为人不知的故事。诸如,一顿吃下八两米饭,多则再来一份八两,等于一顿吃下一斤六两的米饭,糯米饭一个人可以吃下三斤。过年的时候,每个民工发两斤贵州有名的岩脚卷子面,见到好多人一顿就把两斤卷子面煮了吃了,结果有人打赌,你不是已经吃了两斤面了吗,我再给你两斤煮了吃下去,算你的。不然,得赔我四斤面。这是真的,就发生在我所在连队,亲眼所见。两斤卷子面煮好了是什么概念,一大脸盆!四斤呢,哇塞!(惊叹至极!)还有听说因打赌吃饭胀死的呢!工地上缺少油水,干重活,又年轻!还有把雷管塞在枕头下当枕头睡,拿一捆炸药挪到火堆旁当凳子坐着烤火,你敢吗?(瞪着大眼睛发呆😳)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了,呵呵!
正能量的说,还是一首《铁路修过苗家寨》歌曲广为传颂,家喻户晓,每个人都会哼,都会唱——”铁路修过苗家寨呀苗家寨呀苗家寨,青山挂起银飘带呀银飘带呀银飘带。村村寨寨连呀连北京,红太阳光辉照苗寨呀,山花朵朵哟向阳开、山花朵朵向阳开、山花朵朵向阳开,哦、哦!铁路民工,进呀进山来……”优雅,婉转,展现当地苗族、侗族民族风采,欢迎民工进入黔东南民族区开山挖路,为民造福。
有时间,专门写一篇上海知青参加湘黔铁路大会战的文章,想着也乐!(捂嘴笑)
其中:
一营 34名,张振智、汤双喜、朱卫国、宋铁扣、宋庭鸿、张弘翔、申宝贵、王家明、高伟才、杨端端、何学坤、徐宝明、方菊生、卢万里、肖振华、朱栗铭、张朝富、吴晏邦、林渝华、李雅君、陈萍芳、方宏伟、金学模、何龙发、刘宝英、赵元海、薛进荣、薛秀玲、王国英、姚杏花、王永娣、黄明霞、潘生贤、姚子荣;
二营19名,王益广、董忠海、苏世义、方淙新、韩双喜、徐锦森、张兴友、平兴忠、钟树人、李礼清、周亚和、周亚胜、徐志华、郑志洪、景福兴、穆向勇、严习清、苏大龙、苏惠媛;
三营36名,曹富民、沈海斌、徐孝一、殷申英、方震宇、宋良旻、钱耀昌、杨富荣、陈福根、陈福琪、吴为忠、赵根炎、缪继东、刘桂红、徐文斌、俞素勤、陈爱娣、俞国震、甘自忠、纪富生、钱国琴、徐宝妹、王秋英、张宝芳、王筛扣、陶金发、钱建华、林 彬、刘经远、周维仁、毛昌淳、钱忠杰、谭月娥、顾剑明、蔡乐毅、李锦芳。
上海知青被抽调到郎岱民兵团团部工作的有7名:徐祥林、朱建民、姜建华、谢仙鹤、黄佩珍、杨肄东、孟祥华。
1972年元旦郎岱民兵团一营四连三排合影,有上海知青朱其昌、何学坤、等。地点:黄平、谷陇包老山。
1972年元月于湘黔铁路大会战工地留影,何学坤等。所属郎岱民兵团一营 四连三排全体人员。其中,有七位上海知青。
前排左二:刘宝英,左三:孟祥华;
第二排左二:卢万里,左五:何学坤;
第三排左一:方菊生,其后面的是肖振华;
后排右:李雅君
(照片由何学坤提供)
郎岱民兵团文艺宣传队中上海知青参加湘黔铁路师部汇演:左三徐志华、右四穆向荣、左四蔡乐毅、右一毛昌淳、右二俞素勤、右三徐文斌,蔡乐毅下面是方震宇(蔡乐毅有点像六枝知青杨炯皋)
1971年“湘黔铁路大会战”中上海知青徐文斌(前排中)、蔡乐毅(前排左一)、方震宇(后排)、杨炯皋(六枝知青,前排右一)等在文艺宣传队演出。
1970年10月—1972年5月,下乡贵州农村的上海知青参加“湘黔铁路大会战”期间, 部分知青被抽调到“郎岱民兵团文艺宣传队”,开展演唱、歌舞等各种文艺活动。其中,著名的《铁路修过苗家寨》歌舞,有该宣传队自编自演,广为人知。
前排左起:毛昌淳、穆向勇 、严习清 、徐志华、俞素勤。
后排左起:徐文斌、方震宇、郑志鸿、蔡乐毅、彭承柱。
毛昌淳原上海 中学68届初中,下乡堕却区箐口公社大田大队第二生产队,参加“湘黔铁路大会战”,在 工作----
穆向勇原上海 中学68届初中,下乡落别区折溪公社折溪大队二生产队,参加“湘黔铁路大会战”,在 工作----
严习清原上海 中学68届初中,下乡落别区折溪公社折溪大队二生产队,参加“湘黔铁路大会战”,在 工作----
徐志华原上海和平中学68届高中,下乡落别区折溪公社郭家院大队一生产队,参加“湘黔铁路大会战”,在六枝特区文化馆工作----
俞素勤原上海长华中学68届初中,下乡新场区黑塘公社高峰大队水井湾生产队,参加“湘黔铁路大会战”,转战后在六枝特区妇联、人事局工作。1983年调入江苏昆山法院、司法局、国土局工作,退休后定居昆山。与徐文斌结为夫妻。
徐文斌原上海长华中学68届初中,下乡新场区黑塘公社兴隆大队陶家寨小队,参加“湘黔铁路大会战”,在六枝特区酒厂工作,后调江苏昆山 工作,退休后定居昆山。与俞素勤结为夫妻。
方震宇原上海番禺中学68届高中,下乡新场区牛场公社牛场大队后寨小队,参加“湘黔铁路大会战”,在六枝特区文化馆工作,与李欣结为夫妻(李欣在 工作)---
郑志洪原上海和平中学68届高中,下乡落别区折溪公社郭家院大队一生产队,参加“湘黔铁路大会战”,在六枝矿务局地总煤矿工作,擅长二胡演奏,活跃于六枝矿区文艺活动,为矿区大合唱赛事指挥。
蔡乐毅原上海 安化二中68届初中,下乡堕却区箐口林场,参加“湘黔铁路大会战”,在 工作,调 至今在美国定居。
彭承柱原上海 中学68届高中,下乡新场区新场公社曙光大队新屋基,参加“湘黔铁路大会战”,在 工作,调 至今在定居。
1971年“湘黔铁路大会战”中,郎岱民兵团文艺宣传队的上海知青徐志华等在工地附近农民寨子进行文艺演出。
左起:王国英和姚杏花在湘黔铁路会战留影。
1971年宋良旻等在“湘黔铁路大会战”留影。
宋良旻(右一),上海68届高中,下乡新场区黑塘公社林场,铁路转战在凉水井矿工作。
刘经远(右二),上海68届高中,下乡堕却区箐口公社大田大队第三生产队,铁路转战在凉水井矿工作。
殷申英(左一),上海68届高中,下乡新场区牛场公社牛场大队后坝生产队,铁路转战在凉水井矿工作。
沈海斌(右一),上海68届高中,下乡牛场公社云盘大队上寨生产队,铁路转战在六枝特区政府工作。
吴为忠(左一),上海68届初中,下乡黑塘公社沙地大队岩头寨生产队,铁路转战在凉水井矿工作。
林渝华等在“湘黔铁路大会战”工棚前留影。
左起:张鸿翔,上海68届知青,下乡中寨区新场公社中寨大队祭玉寨生产队,铁路转战在凉水井矿工作。汤双喜,上海67届知青,下乡中寨区新场公社中寨大队旧屋基生产队,铁路转战后分别在凉水井矿、水城66工程处学校工作,擅长打篮球,参加六枝矿务局、六枝特区、六盘水市和贵州省篮球赛事,为球队主力,以其“汤包”威名,相当于大家熟悉的国家队主力穆铁柱。
左起:张鸿翔、林渝华、张摇弟三人在“湘黔铁路大会战”留影。
宋庭鸿与六枝知青夏昌辉在湘黔铁路四营一连营房留影。
四,上海知青分赴六枝地方或六枝矿务局参加工作
上海知青在六枝插队落户的,1970年末起,逐步被上调到地方或工矿企业参加工作,女知青被招生师范进修或直接安排到特区中、小学当教师,部分进入地方政府机关、商业局、公交公司、特区文化宫等单位。男知青则被六枝矿务局所属地宗矿、凉水井矿、木岗矿批量招工,当上工人,那时为国家固定制工人。少部分被特区农机厂、特区车队、外贸局、砖瓦厂、水泥厂及六十五工程处等单位招用。
以至在后来的岁月中,男女上海知青进入特区政府机关、技校、地方酒厂、矿务局系统等担任部门领导职务,更有甚者调往贵州省及其他省市担任重要职务。如大家熟悉的周亚和同志,担任六枝矿务局技校(后为六盘水市技校)校长;胡迪衡同志为六枝政法委副书记、六盘水市劳教所所长、贵州省黔东劳教所党委书记、所长,贵州省劳教局管理处处长;张 耕为浙江海宁市副市长;俞素勤为江苏昆山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吴志刚贵阳中医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会员、贵州省刑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会未成年法制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
下图为一九七三年六月六枝特区巴赖小学应届毕业生合影,上海知青毛惠芳等教师在该学校任教。
后排左一:毛惠芳上海68届初中,下乡中寨区新场公社新场一大队一队,左四牛韵琴和左五卢美云均是68届,同下乡中寨区双夕公社古家岩脚大队古家生产队,左六张庆宜上海绣水中学67届,下乡毛口公社板亭生产队,云南某大学读书后回六枝教书。
1972年,胡迪衡、林渝华等在中寨区至新场途中留影。
前排左起林渝华、张摇弟;后排左起胡迪衡、何家振、陈民
1972年董瑞统等在毛口小学留影。
前排左起:谭妙玲、陈宝珍、易美琳
后排左起 : 董瑞统、该校教师。
这张照片是下乡新场区、黑塘公社、高峰大队、水井湾生产队的上海女知青俞素勤,在她刚刚参加工作的新场区后院拍摄留影。前排女士是新场区法庭的马凤琴法官,后排是她(左一)和新场区妇女干事。
俞素勤同志曾参加“湘黔铁路大会战”,转战后再六枝特区妇联、人事局工作。1983年调入江苏昆山法院、司法局、国土局工作,退休后定居昆山。
俞素勤等去上大学1972年5月,六枝特区教育局张代表送我们贵州大学首届工农兵学员去学校报到,行前在六枝特区政府前候车。左一是岩脚区妇联主任,名字记不得了。左二郭秀华(朱华夫人),左三沈晓光(沈万三女儿),右一俞素勤。
徐志华身穿布依族服饰,于六枝特区文化馆工作时留影。
徐志华身穿藏族服装,在六枝特区文化馆工作时留影。
王佩珍、王佩珠双胞胎1972年在六枝特区水泥厂参加工作时的留影。两姊妹均为上海68届上海知青,下乡在同一个地点,中寨区新场公社中寨大队旧屋基生产队。后来,王佩珍与俞荣祥(上海知青,下乡中寨区毛口公社板亭大队板亭生产队,特区外贸局工作)结为夫妻,王佩珠与林渝华(上海知青,下乡中寨区新场公社新场大队二队,六枝特区体委工作)结为夫妻。
1972年“湘黔铁路大会战”转战后,左起严习清、方震宇、徐志华三位上海知青在六枝特区文化馆参加工作。
1972年,朱建民“湘黔铁路大会战”转战回来,在六枝特区政府小车班工作。朱建民,上海68届初中,下乡落别区折溪公社新孝大队,在湘黔铁路会战郎岱民兵团团部拖拉机驾驶员。
1973年,张晴和郑雅美在中寨区政府留影,当时两位在中寨区任教。张晴,下乡中寨区毛口公社那帮生产队、特区教师。
1973年,苏坚兰(中)和郑亦美(右)、郑雅美(左)姊妹在中寨区中寨小学附近拍摄留影。
苏坚兰,上海68届初中,下乡中寨区毛口公社那帮生产队,在中寨区小学任教。
一九七四年元月,六枝特区水泥厂上海知青赴贵定水泥厂学习与学员留影。
前排左五:王佩珍;左九:王佩珠。
一九七四年,上海知青林渝华(前排左三)在贵州师范学院足球队队员合影。
林渝华同志学校毕业后,在六枝特区体委工作。
1974年5月,共青团贵州省五届三次扩大会议知青代表合影,上海知青代表何学坤(后排左三)。
(照片由何学坤提供)
1974年,宋庭鸿在遵义留影。
宋庭鸿,上海68届初中,下乡中寨区新场公社新场一大队一队,参加“湘黔铁路大会战”,在凉水井矿掘进队、卫生院和六枝矿务局医院工作。
1975年,张彩霞在六枝特区新华医院的工作照。
右一:张彩霞,原下乡六枝特区、新场区、黑塘公社、松坝大队、茅草破小队。
张彩霞,下图后排右三。
1975年,王佩珍(左一)为六枝工业局义务讲解员时,和顾美娣(左二)等在毛口大河边留影。
1976年9月10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宋庭鸿等在贵阳春雷广场参加哀悼活动。
左起:张富江(贵州桐梓知青)、宋庭鸿、包明龙(贵州贵定知青)。
王佩珠在特区水泥厂期间去湖南学习留影。
1976年王佩珠在六枝特区电视台山上留影。
在凉水井矿参加工作的几位上海知青,于1977年留影该矿公路旁留影。
左起:宋良旻、刘经远、钟树人、殷申英、周亚和。
1980年董瑞统在贵州大学留影。
1981年,上海知青何学坤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贵州省六枝特区平寨村办学校任初中教师(第三排左一,身穿白色短袖衬衫)照片为六特平小初中部八一届师生留影。
1984年6月,刘佩文在六枝特区二中任教担任初三(1)班班主任时,与该班学生及全体教师的合影。
刘佩文(第三排右一),下乡分在六枝特区堕却区林场,1971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堕却区中、六枝特区二中、凉水井矿子弟学校任教,职称评定为中教一级英语教师。在特区二中曾被评为六盘水市“三八红旗手”,凉水井矿子校多次评为先进教师、教师育人先进个人,1985年调入凉水井矿子校后因教学有方,打破凉水井矿初三英语成绩学生单项、均分之最高,在矿务局总分,均分并例前矛,受到表扬和表彰。
上海知青刘佩文同志,一九八四年因初中英语教学成绩显著获奖。
上海知青张 晴同志,一九八六年至一九八七年在特区进修学校获得的奖状。
张 晴同学的习作,被刊登在《六盘水教育》杂志。
任惇、吴志刚、王体新、徐汉箕等在上海长风公园留影。
张 耕,在地宗矿参加工作时留影。
在六枝矿务局地宗矿参加工作的几位上海知青留影。
上图:前排左起徐亚康、周迪敏、沈文虎。
后排左起黄家俊、张 耕、邓 钊。
1980年4月六枝特区计划生育表彰会,第一批发放独生子女证。上海知青顾美娣(左一,当时在渔塘中学任教)、叶惠芬等老师参会,授奖。
郑雅美转发六枝特区独生子女证颁发、授奖集体照。
84年黄明霞等在落别区医院留影。
前排左起韩伟英、黄明霞。
后排左起谭妙玲、钱岳英、顾爱娣。
时任六十五处工资科长的上海知青黄家俊(右一),1984年在处里进行技术大比武时的留影。
胡迪衡等中寨上海知青2004年11月返乡,其中刘久令和顾平平从美国回来,一起返乡。
前排左起:任惇、胡迪衡、董瑞统、吴志刚
后排左起:顾平平、曹依云、黄晓薇、韩伟英、刘久令
上图:1984年拍摄的六枝那克大街与那平路交叉口、街心花园、六枝矿务局旁照片。
下图:2019年拍摄的六枝那克大街与那平路交叉口、街心花园、六枝矿务局旁及夜景照片。
我谨以笔者的身份,祝愿曾经下乡在贵州六枝的上海知青朋友们晚年幸福安康!祝我们的第二故乡六枝兴旺发达,祖国繁荣昌盛,强大!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